临沂昊泉硅业突破高硅氧玻璃纤维气凝胶毡技术 助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升级

2025年10月27日 11:28:18  来源:经东汽车
 

  临沂昊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获批“一种生产高硅氧玻璃纤维气凝胶毡装置及制备方法”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111715129 B),标志着国内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材料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该专利涵盖了制备台、搅拌反应组件、输出组件、承载组件、压入组件和落料组件等六大核心单元,形成了从原料配制到成品裁切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

  专利所述的高硅氧玻璃纤维气凝胶毡(以下简称气凝胶毡)在‑70 ℃至 900 ℃的宽温区间内保持极低的导热系数(≤ 0.04 W/(m·K)),具备优异的保温、耐臭氧、耐光老化和抗化学腐蚀性能,使用寿命可达十年以上,并兼具柔性与缓冲减振特性。这些特性正好对应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高功率充放电过程中的热管理需求,能够显著降低电池温升、提升安全性并延长循环寿命。

  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3600 万元,专注于非金属矿物制品的研发与生产。近年来已累计拥有55项专利,涉及玻璃纤维、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在行业内居于前列。此次专利的取得,是昊泉硅业在“高硅氧玻璃纤维前驱体”研发基础上的升级,进一步完善了从前驱体到成品气凝胶毡的完整产业链。

  在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动力电池热管理已成为制约续航与安全的关键瓶颈。2023 年全球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20.67 亿美元,预计到2032 年将突破 108.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电池热管理材料需求同样呈高速增长趋势。2024 年国内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材料市场规模已突破数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 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

  昊泉硅业的气凝胶毡凭借其轻质、高强度和极低导热系数,可在电池包内部形成高效的热阻层,替代传统的金属散热片或单一相变材料。相较于液冷系统,气凝胶毡无需额外泵送装置,能够显著降低整车重量和系统复杂度,从而提升整车能效和制造成本竞争力。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向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功率输出方向发展,传统的热管理方案已难以满足安全与性能双重要求。气凝胶毡等新型复合材料的商业化将推动电池包结构的轻量化和模块化,为车企提供更灵活的设计空间。昊泉硅业的技术突破正好契合了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的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产业链角度看,气凝胶毡的规模化生产需要配套的高温熔融、纤维拉伸和超临界干燥等关键设备。昊泉硅业已在专利中明确了全流程装置的技术参数,为后续的产线落地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图。这不仅有助于公司实现自主生产,还能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日趋严格,动力电池热管理材料的合规认证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昊泉硅业计划在2026 年前完成气凝胶毡的批量试产,并与国内外主流整车厂展开合作验证。若能实现量产并通过相关安全测试,将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巩固其在高性能热管理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次专利的取得不仅是昊泉硅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也为我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关键材料方面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壁垒的提升,气凝胶毡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热管理的核心材料,推动新能源汽车向更高安全性、更长续航里程的目标迈进。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