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尽管近期PCB板块出现回调,但其底层成长逻辑并未改变,AI PCB需求仍保持旺盛,行业长期竞争格局有望向差异化方向演进。报告称,市场情绪降温主要源于对龙头企业短期业绩波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以及新应用落地进度的担忧,但这些因素并未削弱行业的基本面支撑。
从供需角度看,AI PCB的产能布局在2027年前仍将保持供需平衡,利润率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中信证券认为,随着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AI PCB的订单量将继续攀升,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的确定性仍然强劲。与此同时,正交背板等新技术的研发进展虽仍在样品送测阶段,但一旦实现规模化投产,将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在竞争格局方面,国内外头部PCB厂商正加速布局AI PCB市场,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提升。报告提到,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市场份额已超过90%,而内资企业的占比仍不足5%,这为深南、兴森等国内企业提供了突破空间。若能够在技术壁垒、供应链整合和客户资源方面形成先发优势,国内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宏观经济因素仍是影响行业短期表现的重要变量。报告提醒,全球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行业竞争加剧都可能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从估值角度来看,龙头企业的业绩预期已逐步兑现,估值仍有上修空间,当前时点仍具备投资吸引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AI PCB的高频高速特性对材料、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CCL材料的升级和微细线路的精细化制造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中信证券指出,具备完整技术链条并能够持续进行工艺创新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利润分配中占据更大份额。
从需求侧来看,算力景气度的提升直接拉动AI PCB的订单增长。报告提到,算力需求的提升不仅来源于数据中心的扩容,还包括边缘计算、车载AI等新兴场景的快速发展,这为PCB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增长点。随着这些新应用的逐步落地,行业的整体需求结构将更加稳固。
风险方面,报告列举了宏观经济波动、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尤其是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若出现延迟,可能导致短期业绩增速放缓。因此,投资者需关注行业政策、技术路线图以及主要企业的产能投产进度。
总体来看,尽管短期内市场情绪波动,但AI PCB的底层增长逻辑仍然坚实。中信证券对行业的中期业绩高增保持乐观,并预期长期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将实现超额增长。在技术创新、产能布局和需求多元化的共同驱动下,PCB板块有望在未来保持稳健上行。
|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 Copyright © 2004-2025 ro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东网 版权所有 |
![]() |
| 京ICP备05004402号-17 |